航空母舰作为海战核心单位,其战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空中优势争夺与远程打击能力上。航母能够快速部署舰载机队,包括战斗机、轰炸机和侦察机,通过制空权压制敌方行动,同时利用轰炸机对敌方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。舰载机的灵活调度是航母战术的基础,需根据战场形势选择起飞时机和机种组合,例如优先派出战斗机拦截敌方空军,再派遣轰炸机摧毁关键目标。航母的作战半径远超其他舰艇,可通过舰载机实现跨区域火力投送,但需注意舰载机回收节奏,避免因滞留空中导致战力损失。
航母编队协同是提升生存与效能的必要条件。单独行动的航母极易成为敌方潜艇或战列舰的靶标,因此需搭配驱逐舰、巡洋舰组成护航体系。驱逐舰负责反潜与近程防空,巡洋舰提供中程火力支援,航母则专注于空中作战。在对抗敌方海军时,可采用分层防御战术:驱逐舰前置探测潜艇,航母舰载机分批次出击,先以战斗机清除敌方空中力量,再集中轰炸机打击主力舰艇。若遭遇敌方航母,需优先摧毁其飞行甲板以瘫痪起降能力,这种甲板压制战术能有效削弱敌方持续作战能力。
情报搜集与战场机动是航母高阶战术的核心。舰载侦察机可扩大视野范围,提前发现敌方舰队动向或陆地防御薄弱点。利用侦察机获取的信息,航母可选择安全航线进行机动,例如依托岛屿地形遮蔽行踪,或保持与敌方的极限攻击距离。在进攻时,航母应持续调整位置以避免进入敌方岸防炮或火箭炮射程;防守时则需依托友方岸基防空火力圈。航母的移动需遵循动态部署原则,即每完成一轮舰载机起降后立即改变坐标,防止被敌方锁定。
当面对敌方密集防空火力时,可采用饱和攻击策略,一次性投入大量轰炸机分散敌方防空火力。若需支援陆地作战,航母应优先清除敌方炮兵阵地与装甲部队,为友军创造推进条件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需合理分配舰载机作战序列,例如保留部分战斗机用于应急防御,而非全部投入进攻。航母的弹药与燃料补给依赖港口或补给舰,长时间作战需规划好补给节点,避免因资源耗尽丧失战斗力。
航母的战术缺陷与应对方案不可忽视。其最大弱点在于装甲薄弱且移动速度较慢,一旦被敌方高速舰艇贴近或遭遇潜艇伏击极易受损。解决方案包括在编队中配置反潜直升机,以及利用环形警戒阵型确保360度防御覆盖。恶劣天气会降低舰载机起降效率,应收缩作战范围,转为防御态势。通过科技树升级可强化航母的甲板防护、舰载机载弹量等属性,但需平衡研发资源投入,避免过度侧重单一兵种发展。